.
Standing tall our heads up right,We will win the virus fight(苦难面前昂首挺胸向前,我们终将赢得病毒大战”),这句充满勇气与力量的歌词,出自一位德国友人的原创歌曲——《We Will Win》。
.
塞巴斯蒂安•施密特(Sebastian Schmidt),中国三峡集团所属德国稳达风电公司(以下简称“稳达公司”)首席财务官,闻听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后,创作了这首歌,以此声援中国人民的抗疫之战。
.
视频制作:马冠朴
.
一家人,一首歌
.
创作一首歌,需要多长时间?需要多少人参与?
.
在塞巴斯蒂安这里,答案是:三个周,“一家人”。
.
2月初,塞巴斯蒂安在与三峡欧洲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工作交流时,了解中国正面临的疫情和三峡集团正在全力以赴投入抗疫战斗后,决定创作一首歌曲。
.
塞巴斯蒂安从小热爱音乐、喜爱歌唱和创作,十岁时开始尝试自己谱曲填词,吉他、钢琴、手风琴样样精通。
.
然而,即便热情满满,现实的困难还是重重而至。
.
“我上次写歌,已经是7年前的事了。”塞巴斯蒂安的经验告诉自己,要在短时间内拿出歌曲,并非易事。还有演奏设备、录制环境,都是需要解决的。
.
创作的时间安排也是难题。在2月初至2月23日的这三周时间里,作为稳达公司首席财务官的塞巴斯蒂安,各种工作安排得已经很饱满,中间还要出差两次。
.
紧要关头,一个个特殊的团队形成了,成为塞巴斯蒂安创作的坚强保障。
.
为了让塞巴斯蒂安更清楚地了解歌曲的背景、意义,三峡欧洲公司相关人员先后用邮件、微信和电话的方式,作了多次反复沟通,与他交流发生在中国的疫情进展和三峡集团的作用与作为;稳达公司首席运营官万明经常到塞巴斯蒂安办公室,面对面了解歌曲创作的进展,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。
.
考虑后期剪辑的需要,歌曲的吉他版由三个不同的视频机位录制。这个时候,塞巴斯蒂安的母亲做起了“摄像师”,三台机器同时录制,其中还不乏推、拉、摇、移等镜头。混合版增加了钢琴演奏、电子乐等元素,更加丰富、立体,录制的场地选择了塞巴斯蒂安表哥的专业录音室,保证了专业的效果。
.
.
再看时间表:第一周,完成歌词和谱曲小样;第二周,与国内视频会议、完善词曲;第三周,完成吉他版和混合版的录制。这期间,按照之前的安排,塞巴斯蒂安还休假了一周。
.
当地时间2月23日中午,塞巴斯蒂安乘机前往美国开会。出发前,他将《We Will Win》吉他版和混合版MV录制完毕,交予公司中方人员。“疫情并不可怕,我们一直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。Never Give Up!(永不放弃),胜利一定属于我们!”
.
为了这首歌,塞巴斯蒂安动员他的一家人,在三周里倾情付出,捧出一份深情厚谊。
.
谱写这首歌,德国稳达中外员工融为一家人,共同参与,为国内抗疫之战加油助威。
.
传唱这首歌,表达了三峡集团海内海外一家人,两万多名员工抗击疫情、夺取胜利的坚定决心和力量。
.
三峡情,中国情
.
《We Will Win》是塞巴斯蒂安通过音乐,第二次与三峡集团结缘。
.
“音乐是沟通世界的语言,能够战胜困难、融合文化、建立友谊。”这是塞巴斯蒂安多年前来中国参加三峡集团一次文化活动时的感言。
.
2017年初,三峡集团组织“K歌达人”比赛。塞巴斯蒂安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,第一时间报了名。按照比赛要求,每位歌手有两首歌,一首为自选,另一首为参赛必唱曲目《三峡人之歌》。
.
.
之前听同事讲过中文,也尝试学过一些词汇,但中文歌曲无疑是对塞巴斯蒂安的莫大考验。
.
然而,音乐可以打破语言的障碍,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他就被悠扬的旋律深深吸引了。
.
为了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,稳达公司安排中方员工将歌曲翻译为《A Song of CTG》,并标注拼音,使塞巴斯蒂安理解了歌词所表达的三峡精神,触摸到三峡人的心声。有了感情的共鸣,塞巴斯蒂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办法,用心学唱这首中文歌。
.
5月4日,北京,世纪坛剧场,塞巴斯蒂安用汉语声情并茂地演绎了这首《三峡人之歌》,决赛现场爆发出热烈而长久的掌声,一举拿下“明星风采奖”。
.
三峡情,中国情。酷爱艺术的塞巴斯蒂安还用其他的艺术形式表达这份情谊,那就是中国书法。
.
塞巴斯蒂安与同行的两位德国同事,决心向中国老师学习书法,为三峡集团准备一份心意。笔墨纸砚、汉字的结构和意义、偏旁笔画,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习。经过反复临摹,飞舞的线条、抑扬顿挫的转停,变得不再陌生。很快,一幅饱含情谊的“情系三峡”便在塞巴斯蒂安等三位德国人手里共同完成。字幅写好后,塞巴斯蒂安还在上面签上了德文名字——Sebastian。
.
.
手牵手,心连心
.
“中国德国心心相连,万水千山也难阻断,相扶相依度过长夜漫漫”,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,三峡集团德国稳达公司已不仅仅是一个项目,更成为一座沟通中德文化的桥梁。
.
.
2016年6月,三峡集团中标德国稳达28.8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80%股权,成为我国第一家控股已投运的境外海上风电项目的企业;此举也标志着三峡集团将业务覆盖到了海上风电发源地,也是海上风电开发规模最大、技术最成熟的欧洲。
.
为实现两家企业间的文化融合,三峡集团与稳达公司采取跨文化管理,确立最小“公倍数”,树立符合企业共同利益诉求、中德双方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治理规则;坚持跨文化互鉴,寻找最大“公约数”,形成融合团结的企业文化;重视跨文化交流,构建文化“同心圆”,增进员工凝聚力。
.
在稳达公司,中德方员工相处非常融洽,相互尊重,相互配合。稳达公司高管带头学习中国文化和简单的汉语口语,每次接待三峡集团来访团组时,他们都会非常热情地用汉语打招呼,并强调“we are CTG”。在日常工作中,公司的员工也会时常说上一句汉语,让双方倍感亲切。
.
公司CEO严思专门买来《当东方遇见西方》,领会中德文化差异,对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这样的成语他也能信手拈来。在一次接待国内考察团时,他说:“原来我们认为‘我们是稳达、你们是三峡’,现在我们都是‘三峡人’。”
.
人力培训经理托马斯对中国文化和美食情有独钟,工作之余还自费学习汉语。2018年到中国出差时,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,上面用汉语拼音写着两句话“我们都是三峡人”、“努力做海上风电的引领者”,随时随地请身边的中方人员纠正发音。“我是三峡大家庭的一员,此时此刻我的心和三峡集团、和中国人民一起,期待大家共渡难关、早日战胜疫情!”得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后,托马斯主动录制了一段中英文结合的祝福语。
.
“我们在海外稳定经营、防范风险的同时,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,并把它作为推动国际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。”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国际负责人表示,“这次德国员工积极为国内抗击疫情创作歌曲、表达支持,充分体现了‘患难见真情’的深厚情谊,也让我们坚定了文化融通事业通的信心。”
.
(来源:中国三峡集团官网)
.